爱康类风湿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感谢那些曾经为论坛捐助的康友教你如何正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线电子病历,记录生活每一天爱康之家会员公约,康友必读!
清除来氟米特用消胆安考来烯胺免费参与生物制剂临床治疗项目权威书籍《中华风湿病学》电子版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查看: 768|回复: 6

[诊断] 结缔组织疾病与人细小病毒B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6 20: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友情提示:风趣爱康(www.iKang.org)是类风湿公益论坛,网友言论只代表本人观点,请大家文明发言!
偶然在网上看到篇报道,贴在这里供大家参考:(网址是:http://www.39kf.com/cooperate/qk ... -11-08-115840.shtml
结缔组织病与人细小病毒B19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进展来源: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作者:肖汉文李芳梅 2005-11-8
摘要: 结缔组织病是指与自身免疫性有关,侵犯多系统的组织、器官中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和基质的一组疾病。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一些病毒感染的相关证据,其中研究相对较多的病毒是人细小病毒B19(以下简称为B19病毒)。从近10年的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B19病毒与结缔组织病密切相关。1 B19病毒的致病机制B19病毒是一种小的无包膜的......



  结缔组织病是指与自身免疫性有关,侵犯系统的组织、器官中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和基质的组疾病主要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些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黏液水肿、纤维蛋白样变性和坏死性血管炎。其病因尚不明确,目认为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一些病毒感染的相关证据,其中研究相对较多的病毒是人细小病毒B19(以下简称为B19病毒)。从近10年的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B19病毒与结缔组织病密切相关。
  1  B19病毒的致病机
  B19病毒是一小的无包膜的DNA病毒,具有嗜红细胞性,感染人体后主要在红细胞核中进行复制,依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有无潜在的疾病以及侵入的器官不同,临床表现会有所不同。B19病毒感染广泛存在,有资料表明感染率为20%~30%,感染后2/3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临床过程。一般为轻度感染,在造血功能和免疫缺陷的体表现为严重的疾病或慢性过程。由于病毒的直接感染和所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致使感染细胞溶解,功能障碍,当机体免疫缺陷或受感染后多表现为自身免疫应答和(或)免疫复合物型损伤。某些病毒的核酸可以整合到宿主基因中,成为宿主基因的组成部分,病毒基因可随宿主基因在子代细胞中表达,机体产生的抗病毒抗体与病毒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到血管、肾小球底膜和其他组织,引起关节炎、血管炎、肾炎结节性红斑等。健康人接种感染后,疾病分成两个阶段:(1)出现与病毒血症有关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不适、肌肉痛和轻度瘙痒;(2)从接种后15~17天开始,包括红斑、关节病和瘙痒,一般成人症状比较重。此病毒感染后有自限性,但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受损者可发展为持续感染,通过免疫介导,诱发其他疾病或加重原有疾病病情。人体P抗原是B19病毒致病的物质基础,P抗原不仅分布在在红系祖细胞,还广泛分布在巨核细胞、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上[1],P抗原分布的广泛性以及B19病毒感染后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如: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单核细胞T细胞的激活所致细胞因子的变化[2] ,抗DNA抗体抗淋巴细胞抗体的产生等,增加了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导致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另外B19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可能参与持续性、活动性B19病毒感染及非红系细胞破坏的过程[3]。
  2  B19病毒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
  2.1  B19病毒感染后临床表现与SLE相似但非SLE  日本学者Koichi[4]认为B19病毒可以引起结缔组织病样综合征,这种症状的一般特点是面部皮疹、关节炎和自身抗体(ANA、RF)产生,这些表现和SLE的发热、面部皮疹、多关节痛和血细胞减少等症状很相似,他提醒必须充分认识这种病毒感染,并须对狼疮样肾炎与B19病毒引起的肾小球肾炎中枢神经系统狼疮与B19病毒引起的脑膜脑炎、或狼疮样肝炎与B19病毒引起的肝炎相鉴别。石军[5]也认为B19病毒感染后临床表现与SLE十分相似,两者均有发热、皮疹、关节痛、肌痛、血细胞减少、低补体血症,抗-DNA及抗核抗体阳性。他对Nesher报道9例B19病毒感染病人和复习文献报道的10例临床表现为皮疹、发热、关节痛、肌痛及抗核抗体阳性病人且多在数周内症状消失,少数病人可持续半年以上的情况进行分析,认为与SLE相似的症状是B19病毒感染并非SLE。临床上对疑似病人除SLE的相关检查外,还应检查血清抗B19-IgM及IgG或用PCR方法检测血清中B19DNA以便排除B19病毒的感染。
  2.2  SLE合并B19病毒感染或B19病毒感染是SLE的主要病因之一  B19病毒感染人体首先侵犯血液系统,同时全血细胞减少或溶血性贫血是SLE的诊断标准之一。Trapani等[6]对最初诊断为SLE的4例B19病毒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预后回顾,发现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全血细胞减少、自身抗体阳性、低补体血症,并证实B19病毒感染的存在。Moore等[7]报道了7例B19病毒相关性SLE,均有关节痛与衰弱,6例有面部皮疹及ANA阳性,2例RF阳性,7例B19-IgM均为阳性,IgG滴度均升高。曹玉红等[8]提出已证实B19病毒感染不仅可引起类似SLE样的症状,而且SLE患者继发B19病毒感染后还可使症状加重。肖进益等[9]对24例SLE进行检测,B19病毒感染率达41.67%(P<0.01),提示B19病毒感染或者有潜在感染或有该病毒复制,病毒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或超抗原作用等机制破坏自身耐受作用,导致免疫调节失常引发自身免疫疾病,病例中B19病毒抗体类型以IgG为主,仅2例IgM阳性,其中1例合并有血小板减少症,1例有血小板减少、心脏肾损害,并且在疾病活动期,提示应注意SLE患者中B19病毒IgM是否与SLE脏器损伤及SLE活动性有关。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bbs-ikang + 1 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2-6 20: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3  B19病毒与关节炎的相关性


  1985年White和Reid等相继报道B19病毒与人类关节病相关。随后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B19病毒不仅可致急性关节炎,而且可引起成人慢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RA)或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10]。成人典型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伴关节肿胀及晨僵现象,起病突然或慢性起病,病程一般1~3周,最长达数年。也有报道为单关节炎或小关节炎,主要侵及膝关节、指(趾)间关节。在儿童,病程大多为非对称性,多发性、疼痛明显,以手、足小关节为主,急性起病,病程短或呈一过性关节炎或关节痛,可伴关节肿胀及晨僵现象,但不如成人明显,病程约1~2年。符合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除关节症状外,部分患儿有发热、乏力、不适等全身症状。


  B19病毒致关节炎的机制尚不清楚。Cassinoptti等[11,12]认为B19病毒引起慢性关节炎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认为人关节滑膜上有B19病毒特定结合位点。丁景春等认为[13] 对已经明确诊断为RA的病情稳定患者,血清中B19病毒感染为阴性,而RA病情活动者血清和滑膜B19病毒阳性率明显升高, B19病毒在RA患者体内分布于血液和滑液中直接启动RA患者易感机体的免疫反应或其他对RA具有致病性的协同因素,诱导机体发生RA自身免疫反应过程,导致炎症介质释放,关节滑膜增生,血管翳形成,滑膜绒毛生长、关节软骨破坏,致使关节炎症发生并反复发作,加重关节结构破坏。另外,B19病毒感染RA患者,除多数表现为低热、全身肌肉关节僵硬和关节肿胀加重外,伴血沉、类风湿因子和细胞反应明显增高,RA发生或急性活动期。Takahashi等[14]研究认为,B19病毒作用的靶组织可能除关节外,还有骨髓B19病毒可持续存在于关节和滑膜,后者可能为重要,作为感染源,刺激或启动机体免疫系统,导致发病。日本学者富田哲也等[15]认为RA病灶在骨髓,关节滑膜增殖变化是对骨髓炎症的再次反应。成胜权等[16]发现RA患者骨髓组织各种细胞活性增强,淋巴细胞对慢性炎症的持续起一定作用,骨髓组织间质细胞与关节滑膜细胞非常相似。他还支持B19病毒刺激机体产生IgM,并在关节滑膜上产生免疫沉积复合物的观点,因为B19病毒相关性关节炎有相当部分患者符合RA的诊断标准,而患者存在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功能紊乱,部分患者自身抗体阳性及细胞因子(IL-6、IL-8、肿瘤坏死因子等)异常[17]。


  总之,B19病毒所致的或相关的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免疫介导反应、B19病毒直接侵犯滑膜和骨膜、机体的免疫力有关。


  4  B19病毒与其他结缔组织病的相关性


  目前研究较多的除SLE、RA外,还有报道与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等有关。Leruez[18]等通过对38例患有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及对引起脉管炎的肝炎病毒的分析发现抗HBs-IgG阳性为21例(55%,)而特异性B19-IgG阳性为25例(66%),说明B19病毒与结节性多动脉炎相关更大。目前皮肌炎的病因还不是很明确,可能和病毒、细菌感染以及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其中B19病毒的意义仍需更多的病例支持。


  5  结缔组织病B19病毒感染临床研究的意义和前景展望


  国内外学者在B19病毒的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发现B19病毒与结缔组织病密切相关,如上文所述,他们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免疫学机制等多方面研究得出各种结论和做出一些假设,但是对B19病毒与结缔组织病相关性的研究尚不明确,还需大量的临床工作去证实。只有明白了其致病机制,才能正确的指导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B19病毒感染所致关节炎、SLE等病程多自限,对症处理或用非类固醇类抗感染药即可使疾病缓解,用免疫抑制剂将延长病毒作用时间,导致B19病毒持续感染[19]。临床上有部分B19病毒相关性关节炎发展为慢性关节炎或符合RAR的RA 或JRA,这部分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可使用IVIG治疗,其机制为IVIG含大量抗B19病毒的IgG,可有效中和B19病毒,临床疗效满意。但最近有报道IVIG仍有传播B19病毒感染的危险[20]。


  从近10年关于B19病毒的资料来看,与结缔组织病的相关性缺少系统性研究。机体免疫缺陷易致B19病毒持续慢性感染,而持续慢性感染可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有基础的结缔组织病,再感染B19病毒后,可能会加重病情,所以这两者的关系比较复杂。另外,与B19病毒相关的结缔组织病有无共同的致病机制还不明确。上述的结缔组织病都有明确的皮肤表现,属于皮肤科的常见病,所以我们应利用血清抗体、抗原检测、电子显微镜及核酸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技术,通过对每一病种B19病毒感染情况和临床资料的分析,有望在阐明结缔组织病与B19病毒相关性机制上更进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6 20: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类风湿的病因有了新认识?会有突破吗?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6 21: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作者:肖汉文李芳梅 2005-11-8
肖汉文目前在桂林市桂林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我在桂林时从没去那家医院看过病,只在人民医院和医学院附院。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的《RA诊治指南》没有提及该报道,近几年的新型治疗与进展也没听过此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8 13: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生除了看病开药,发表文章也是职称评定的一个必须条件,这种研究,对医生来说有意义,对患者来说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好像哮喘病人,检验发现了某患者的过敏原,那又能怎样,患者要离开地球吗?正道还是要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8 14: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1年前我儿子住院时,做医生的嫂子用自己的密码在医学网站上给我找到好多关于RA的论文,我捧着每篇仔细阅读,觉得一个医生新发现,好像对患者来说就是一个福音。现在我对这样的文章很不以为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23: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前沿的领域要用到日常医疗当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给了我们治愈的希望。当然啦,如果你已经不以为然了,想必控制得还算不错的。
其实B19感染是很普遍的,有的人啥事都没有,有的人却严重到危及生病。这不仅仅是个体的差异,也可能跟环境有关。即使是DNA完全相同的双胞胎,都可能会患有不同的疾病呢,很多东西很难说得清楚。由于是病毒是单链DNA,用一条被甲基化了的反义DNA来“绑定”它也可能是一种解决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康类风湿论坛 ( 桂ICP备12003771号 )

GMT+8, 2024-6-13 22: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